浏览量:410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3年02月11日
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“绿色”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,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,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,整个产业链的“绿色”转型,也应是必然的题中之义。为什么要提出“绿色全产业链”这个重要命题呢?这需要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产业政策导向说起。
其实,中国早在“九五”期间就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。自此以后,各地政府在制定产业规划时,都考虑采用多种产业政策推动转型升级。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往往出现政策意图和预期效果不一致、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况。
全球分工细化与需求分化趋势下,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链产生了空间分离,形成了产业链和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跨地区分布特征。后发地区主要依赖“资源和环境低价”获得竞争优势,先发地区则倚重“专利保护和渠道控制”。前者主要布局了高消耗、高污染的产业链环节,后者则更多地布局了清洁环节。
中国作为后发地区,更多地布局了高消耗、高污染的产业链环节。一些具有清洁节能、代表新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,经常被各地政府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进行政策鼓励。受到鼓励的产业会在不具备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大规模扩张,在产业关联的作用下,上下游产业规模也会随之扩张。如果某些关联产业具有高消耗、高污染特征,那么,政策鼓励的结果会同时带来与转型升级相逆的污染产业扩张。由此造成中国本土的“内涵能源”、“内涵排放”甚至“内涵生态容量”都很高,对外贸易往往存在高额的环境逆差。据可信的研究表明:2000—2013年期间,中国通过国际贸易共向世界输出了47.6亿吨标准煤的能源。并且由于存在能源补贴,每年有10%的补贴又通过出口净补贴给了国外消费者。
如我国羊绒产业,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,100亩草场不足承载10只绵羊,至少5只山羊产的绒才能织一件毛衣。在羊绒产业链“育种→山羊养殖→制绒→纺织→服装”等环节中,包括制绒在内的生态环境消耗高的产业链前端大部分留在了本土。我国生产了全球80%的山羊绒,80%用于出口。中国用最脆弱的生态支撑了全球的羊绒需求。在全球市场需求高涨的推动下,缺乏环境规制的结果导致了对“耗竭福地”的竞相追逐,因产业关联,极大地引发了产业链前端的产业规模。
在我国,很多产业都有类似的特征。目前,中国已有两百多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这些工业品的加工环节大多都具有高能耗、高排放特征。
缺乏全产业链绿色化观念的产业政策,在环境规制不完善的条件下,即使对清洁、高技术产业鼓励,也会因产业关联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,导致产业链中“高消耗”与“高排放”环节大量布局在本土,清洁环节出口到海外市场,形成了本土全产业链反向绿色化的政策困境。
来源:本站
Copyright © 2018-2023 深圳市飞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7139110号-1
技术支持:飞林环境